
近日,随着7月6日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即将步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三伏天。小暑之后,天气不仅酷热难耐,还伴随着高湿度,形成了特有的“上蒸下煮”现象,即人们常说的“热在三伏”。为了应对这段特殊时期对身体健康的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特别邀请了相关专家,就“时令节气与健康”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了在伏天如何科学调节饮食作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专家指出,合理的饮食搭配与规律的作息习惯,对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平稳度过酷暑至关重要。
北京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鲁艺阐述道,夏日时节,人们常感精神不振、口渴多汗、呼吸不畅及胸闷等不适感,这些均与暑邪的双重特性紧密相连。暑邪首先以热邪的形式出现,它能迅速消耗人体正气与津液,导致疲惫不堪;其次,暑邪还蕴含湿邪之质,易阻滞脾胃功能,引发消化问题,并可能侵扰体表,造成头痛、肢体沉重等不适。
因此,在饮食方面,需针对性地应对热邪与湿邪,以达养生之效。对于暑热之扰,推荐摄入性偏寒凉、能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丝瓜、黄瓜及冬瓜等,它们性味甘淡,有助于清热化湿。而对于湿邪困扰,则应选择具有健脾燥湿或化湿功效的食物,如莲子、山药、薏仁及陈皮,以强化脾胃功能,排除湿气。若湿邪已侵及体表,可选用苏叶、藿香、砂仁等食材,它们能燥湿解表,醒脾开胃,缓解不适。
此外,鲁艺教授还特别提醒,夏季人体阳气易浮于体表,内里阳气相对不足,故需注重养阳,避免过量食用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引发寒湿内蕴之弊。
在高温难耐的天气里,鲁艺教授提出了关于如何维持情绪稳定的宝贵建议。她强调,夏季应尤为注重保持心情的愉悦与平和,让精神状态保持饱满与积极向上,这样有助于体内气机的顺畅流通。她提倡“静以养心”,即减少不必要的体力过度消耗,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汗淋漓而损伤阳气,这可能导致心悸、心慌及胸闷等不适。相反,她建议在清晨或傍晚时分,选择如散步、练习八段锦等较为轻松的活动方式,以适度活动身体。
此外,鲁艺还推荐了“小睡安神”的方法,即在夏日中午进行短暂的午休,这有助于收敛心神,提升下午的精神状态。若条件不允许午睡,可通过静坐或闭目养神来达到类似效果。在中医养生方面,她提到了穴位按摩的益处,特别是劳宫穴和内关穴,这两个穴位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适当揉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在饮食方面,鲁艺教授建议通过药茶与药膳来调节情绪与身体状态。她指出,可选用茉莉花、薄荷等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茶饮来泡饮,有助于缓解压力。对于心火旺盛、口舌生疮等症状,可泡饮竹叶、莲子心等清心火的药茶。而对于身体疲惫、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她推荐用小麦与龙眼肉煮粥食用,此粥具有益气健脾、安神助眠的功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员潘力军针对小暑时节如何有效预防中暑提供了详尽的指导。随着气温攀升与湿度增加,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环境,人们都面临着健康挑战——户外易中暑,而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则可能引发空调病。中暑的典型症状包括头晕目眩、头痛、恶心、胸闷及情绪烦躁等,尤其需关注儿童、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者及户外工作者等高风险群体。
为减少中暑风险,潘力军建议公众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这些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外出活动。若需在白天外出,务必做好防晒与降温措施,如佩戴遮阳帽、使用喷雾降温产品等。同时,进行较大体力活动时,应少量多次地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电解质和水分。
一旦发现自身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中暑初期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尽快补充水分以降低体温。若症状未能缓解或持续加重,应毫不犹豫地寻求医疗救助,以免病情恶化。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空调病,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健康问题,主要源于长时间处于封闭且温度过低的空调环境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进而引发鼻塞、头昏、打喷嚏、体力不支及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尤其易发于老年人、儿童及女性群体。为有效预防,首要任务是保持空调系统的清洁,其次应将空调温度设定在适宜的范围内,建议不低于26摄氏度,并定时开窗通风,每2至3小时确保空气流通20至30分钟。此外,从户外高温环境直接进入空调房时,应逐步调整,避免温差过大,以防空调病突发。
北京儿童医院权威专家王荃医师特别指出,夏季紫外线暴露增加,合理防晒至关重要。在无紫外线光源的室内环境中,无需特别防晒;但若室内存在紫外线来源,如靠近窗户、装有紫外线灯或强荧光灯,以及在阴天或树荫下的户外活动,则建议采取防晒措施,此时选用防晒系数适中的产品即可。而对于直接在阳光下活动或可能遭受高强度紫外线照射的场合,如雪山、海滩及高原地区,则需使用高防晒系数的产品。但需注意,防晒指数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防晒系数反而可能给皮肤带来额外负担。同时,即便涂抹了防晒产品,也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以保护皮肤健康。
王荃医生详细阐述了夏季儿童腹泻的预防策略,强调了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她指出,夏季作为儿童腹泻的高发期,家长需格外注意食品的安全与卫生,确保食材新鲜,加工过程中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要彻底烹熟,蔬果则需洗净去皮,同时避免饮用生水和食用变质不洁的食物。在饮食方面,应倡导节制,避免孩子暴饮暴食或过度贪凉,减少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此外,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的维护同样关键。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餐具需定期消毒,剩菜及隔夜食物在食用前务必彻底加热。推广分餐制有助于降低消化道传染病的风险。同时,注意室内通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避免风扇直吹以防孩子受凉。
在暑假期间,王荃医生还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确保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与抵抗力,有效预防夏季腹泻等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