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需求层次丰富,高中低价的果品均拥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对应的目标市场。随着行业竞争逻辑的演变,市场竞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价格,而是向着价格、服务、品牌等多维度综合竞争转变。这意味着,无论果品价格如何,我们都应致力于推动整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随着夏日的到来,甘甜多汁的西瓜成为了人们消暑的佳品。令人惊喜的是,今年6月初,消费者就能享受到每斤仅1元的西瓜,这一价格引发了广泛关注。继榴莲、荔枝、樱桃之后,西瓜也加入了降价行列,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在第23周,重点监测的6种果品批发市场均价同比下降了10.4%。
水果价格的下降主要归因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今年水果供应相对充裕,冷库储存的水果清仓销售,同时应季新鲜水果和进口水果的供应量也有所增加。以西瓜为例,由于今年入夏早、气温偏高,露天种植的西瓜提前成熟且产量大幅提升,导致短期内供应量大增。蓝莓的情况类似,由于之前的高利润吸引了国内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且上市时间相对集中,也增加了市场供应。而榴莲则因为进口政策放宽和通关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也随之下降。
然而,不同品质的水果价格差异正在扩大。高品质、新品种和大品牌的水果价格依然保持高位。尽管西瓜整体价格下降,但口感更佳的冰糖无籽西瓜等优质品种价格仍然较高。相反,普通品质的水果价格则持续走低。此外,直播带货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水果通过线上平台以低价快速销售。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水果产业正经历着市场逻辑的显著转变。作为高度市场化和附加值突出的农产品,水果已经实现了全年供应、全国销售。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偏好变得愈发多样化,不同水果品类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与粮食和蔬菜相比,水果消费更多地带有享受型特质,许多消费者倾向于追求高品质、高价值的水果,宁愿选择少量高品质的水果,也不愿购买大量品质一般的产品。这种消费心态的变化对水果产业的种植、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供给层面来看,水果产业的产品逻辑也正在发生变革。尽管整个产业在持续壮大,但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品质不稳定、物流及加工环节的短板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包括资金投入不足、种植模式落后以及技术应用不到位等。以猕猴桃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进口国,如何确保猕猴桃在消费者购买时达到最佳的硬度和甜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从种植源头开始,实现标准化种植,加强产后分选分级工作,同时提升储藏和保鲜技术,以确保果品的一致性和高品质。这些变革需要整个水果产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行动。
我国人口众多、需求多样,果品市场丰富。行业竞争已转向价格、服务、品牌等多维度。因此,无论价格如何,都应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国内外水果市场互动频繁,进口水果带来新理念和技术。果农和果商应深度融合,形成现代产业联合体,并引进有前景的特色水果,实现本土化种植。
重视错位与全产业链发展,优化水果种植结构,挖掘特色并打造品牌。加强产销对接,警惕无序扩张,合理安排种植规模。同时,提升采后处理、流通加工水平,抓住政策机遇,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推动精深加工,为果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