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糖饮料已占据便利店和超市饮料货架的主导地位。据尼尔森数据报告,2023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达241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6%,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尽管无糖饮料的消费量激增,消费者心中依然存在诸多疑虑:这些饮料是否真的完全不含糖?甜味剂的安全性如何?它们是否真的有助于减肥?对此,央广网归纳了公众对于无糖饮料的五大常见误解,并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华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业解读。
"钟凯明确指出,'无糖饮料'并非意味着饮料中完全不含有糖分。按照相关规定,只要饮料中糖含量不超过0.5克每100毫升,即可标注为'无糖'。这些无糖饮料通常采用甜味剂来替代传统的糖,以提供甜味。甜味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甜度高而能量低,比如阿斯巴甜的甜度可以达到蔗糖的200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蔗糖'的标签仅表明该饮料不含蔗糖,但可能含有其他类型的糖。因此,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我们不应混淆它们。"
陈君石院士表示,甜味剂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使用历程,其安全性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及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机构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在我国,所有批准使用的甜味剂都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全面评估,其安全性得到了严格保证。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饮食,《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鼓励高糖摄入人群选择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来替代蔗糖制作的饮料和食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甜味剂生产国,还是出口国,占据了全球75%的甜味剂产量。特别是像罗汉果甜苷和甘草酸铵这类从食药物质中提取的甜味剂,更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品种。
钟凯指出,在保持日常膳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用甜味剂替代糖分可以有效减少糖和能量的摄入,这对于体重管理确实是有帮助的。然而,他强调甜味剂并非减肥药,其作用不应被夸大。体重的管理主要取决于整体能量的平衡,而非仅依赖甜味剂。如果在享受无糖饮料的同时,又摄入其他高热量食物,那么总能量摄入依然可能超标,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同时,钟凯还建议,在补充水分时,仍然先选白开水。但如果想要享受一点甜味而又不想增加糖分摄入,那么无糖汽水、无糖咖啡饮料、无糖茶饮等产品则是不错的选择。
钟凯强调,糖尿病并非直接由摄入糖分引发,因此甜味剂更不是导致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他解释,甜味剂几乎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因此适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选择。无糖饮料由于通常不含有其他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饮用是安全的。然而,他也提醒,一些无糖食品如糕点、饼干等,虽然不含糖,但可能含有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会升高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这些食品的摄入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华丽明确指出,食品、饮料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并不取决于是否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她强调,“零添加”和“纯天然”往往只是商业宣传手段,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就更安全或更健康。她进一步解释,无论是“人工”还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都需要经过科学、严格的风险评估,从专业的风险评估标准来看,这两者在安全性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不应被“零添加”或“纯天然”的标签所误导,而应更加关注产品的整体营养价值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