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牛肉价格显著下滑,降幅之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5月份牛肉价格同比下降了12.9%,创下了自去年以来的新低。
针对本轮牛肉价格的下跌趋势,我们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现象?未来牛肉价格是否还会持续走低?“新华视点”记者近日深入北京、湖南、福建等地,针对牛肉价格形势和市场供应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与相关部门、养殖大户以及权威专家的交流,力求全面解析这一现象,回应社会的广泛关切。
近期,湖南长沙红星全球农产品批发中心的牛肉批发价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每斤价格在30至32元之间,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约8元。拥有近20年牛肉批发经验的商户傅圣龙对此深有感触。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商超也推出了各种促销活动以吸引顾客。例如,在北京牛街清真食品超市,原本售价40多元一斤的牛肉现在已降价10元左右,售货员金女士对此现象给出了直接的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往节假日期间牛肉价格会有小幅上涨,但今年的‘五一’和端午假期,牛肉价格却并未出现预期中的抬升,一些商户对此表示惊讶。
然而,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部分高端品牌牛肉的价格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北京鲁润牛羊肉直营店的销售员胡先生就表示,他们店里售卖的是市场认可度高的山东鲁西黄牛,由于肉质优良,即使市场价格波动,他们的客源和定价也基本保持稳定。
此外,与牛肉批发价格超过10%的显著降幅相比,牛肉熟食、牛肉干等包装肉制品的价格下跌幅度相对较小。安徽的孙先生经常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牛肉制品,他观察到,从年初到现在,他常购买的牛肉熟食每斤只便宜了大约2元,而牛肉干的价格则基本保持不变。
对于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指出,考虑到前期成本的分摊、品牌形象的维护等因素,包装肉制品的价格通常保持相对稳定。在一段时间内,商家很少会大幅度调整标价,但往往会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向消费者提供优惠,从而小幅降低相应产品的实际售价。
到2023年底,全国牛存栏量已增至10509万头,相比上一年末增加了293万头。今年一季度,全国肉牛出栏数量达到1199万头,牛肉产量也达到186万吨,同比增长3.6%,显示出牛肉供应的稳健增长。
与此同时,牛肉进口量也在持续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我国进口牛肉总量为100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4月份进口量达到22万吨,同比增长23%,进一步印证了进口牛肉的强劲增势。对此,专家朱增勇表示:“当前牛肉供应已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国外肉牛养殖的成本优势使得进口牛肉价格相对较低,这是推动进口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朱增勇进一步解释:“与国内相比,国外肉牛养殖主要依赖草饲,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进口白条牛到岸价大致为国内批发价的一半。由于贸易商看好国内消费需求,他们增加了进口合同,导致价格更为优惠的进口牛肉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这对国内牛肉价格造成了较大冲击。”
然而,与供应端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肉消费需求增速趋于平缓。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牛肉消费量为1027万吨,增长率仅为4%,处于较低水平。朱增勇分析指出,今年以来,猪肉、鸡蛋等替代性动物蛋白价格整体偏低,刺激了市场消费,从而相应地减少了牛肉的消费需求。上半年,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的消费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针对牛肉价格波动问题提出了建议,他强调有关部门应强化生产和市场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以稳定市场价格。同时,他呼吁推动肉牛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以避免牛肉价格出现过度波动。
在地方层面,福建省诏安县畜牧技术服务站站长李益彬透露,当地政府正研究制定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旨在通过减免进驻租金、鼓励牧草加工、提供贴息贷款等措施,支持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帮助养殖户走出亏损困境。
许光建还强调,从长远看,规模化和产业化是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建议行业应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从而提升养殖效益,确保肉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